后鼻孔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浸润激素纳吸棉鼻腔术后填塞效果的前瞻性单 [复制链接]

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填塞浸润激素纳吸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3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结束时随机分配两侧术腔,分别填塞浸润普米克令舒或生理盐水的纳吸棉,于手术前后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并于手术前及术后第2、4、8、12、24周随访时分别采集症状的VAS评分及Lund-Kennedy内镜评分,比较两组间在手术前后主、客观评分的差异,评估其安全性。结果:共有30例患者完成实验规定的6个月的术后随访。主观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但术后第2周至24周实验侧评分与对照侧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客观评估显示实验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侧,且术后第2~24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COR水平(5.97±4.10)mmol/L较术前(12.48±4.33)mmol/L明显降低,但未出现用药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的相关临床表现。结论:浸润普米克令舒纳吸棉行鼻腔术后填塞可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主观症状,加快术腔黏膜恢复和上皮化,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采集所有入组患者术前相关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有无哮喘、过敏史)、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COR水平)、辅助检查(嗅觉测定、过敏原测定、鼻窦CT)、主客观评分(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等。其中VAS评分包含6项(鼻塞、流涕、面部胀痛、嗅觉障碍、鼻腔异味、耳闷胀);Lund-Kennedy评分包含5项(息肉、水肿、分泌物、结痂、瘢痕)。

全部入组患者均由本课题组主任医师完成鼻内镜下双侧鼻息肉切除及鼻窦开放术,并于手术结束时,开启利用SAS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制成密封、编号的随机信封,由术者根据信封内容分别对双侧鼻腔行填塞处理。其中,实验侧鼻腔填塞浸润普米克令舒4mL(药物含量2mg)的纳吸棉1.5根,对照侧鼻腔填塞浸润生理盐水4mL的纳吸棉1.5根。

术后行常规药物治疗,并于术后第2、4、8、12、24周于门诊访视,收集并记录术后相关资料,包括COR水平、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鼻腔内镜图像等。对比实验侧和对照侧主观症状评分及客观内镜评分,评价浸润普米克令舒纳吸棉行术后鼻腔填塞的疗效;比较手术前后COR水平的变化及患者相关临床表现以评价激素局部填塞应用的安全性。

      

        

          

手术前后相比,主观症状VAS总分呈下降趋势,实验侧评分略低于对照侧,但在术后2~24周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VAS评分中,鼻塞、流涕、嗅觉障碍等症状在治疗后得到很好的改善,但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面部胀痛、鼻腔异味、耳闷胀等症状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

        

      

    

治疗前后双侧内镜评分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实验侧在术后第2至24周均较对照侧有统计学差异。

      

        

          

图5术后2周鼻腔鼻窦黏膜实验侧(5a)和对照侧(5b)比较;图6术后4周鼻腔鼻窦黏膜实验侧(6a)和对照侧(6b)比较;图7术后8周鼻腔鼻窦黏膜实验侧(7a)和对照侧(7b)比较;图8术后12周鼻腔鼻窦黏膜实验侧(8a)和对照侧(8b)比较;图9术后24周鼻腔鼻窦黏膜实验侧(9a)和对照侧(9b)比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