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物治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5656388.html语音基础知识(二)辅音辅音,又称子音。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一定阻碍,造成阻碍部分的肌肉特别紧张,出来的气流较元音强。在一些语言中,一个音节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相连在一起,称之为复辅音。在彝语中,复辅音主要是鼻音加同部位的塞音或塞擦音。如:nb()nd()mg()nz()nr()nj()一、辅音按发音方法分类辅音按其发音时气流受阻和除阻的方式,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一)塞音塞音又称破裂音或爆发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堵住鼻腔,同时口腔的某个部位完全阻塞,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急速冲出口外。如:汉语拼音的“他[ta]”的[t]、“开[kai]”的[k]。英语的“pen(笔)”的[p]、“date(日期)”的[t]都是塞音。(二)鼻音鼻音是鼻子里出来的音。发鼻音是,像塞音一样,口腔的某个部位完全堵塞,但软腭下降,打开鼻腔,是气流从鼻腔中出来。如:汉语拼音的“妈[ma]”的[m]、“拿[na]”的[n]。英语的“man(男人)”的[m]、“noon(中午)”的[n]都是鼻音。彝语发音会涉及到鼻浊音、清化鼻音、舌尖鼻音和舌面鼻音等三个概念。鼻浊音:发音时,口腔气流通路阻塞,气流从鼻腔中泄出,声带同时振动。清化鼻音:发清化鼻音时,口腔成阻和普通鼻音一样,气流从鼻腔流出;不同的是,发清化鼻音时声带不振动。清化鼻音是藏缅语系中一个较为普遍的语音现象,如藏语、普米语、阿昌语等都有这一特征。舌尖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鼻音。舌面鼻音:发音时舌面抵住前颚,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鼻音。(三)擦音发擦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收敛成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发出的声音。如如:汉语拼音的“夫[fu]”的[f]、诗[shi]”的[sh]。英语的“sheep(绵羊)”的[sh]、“five(五)”的[f]、[v]都是擦音。(四)塞擦音塞擦音是塞音和擦音的结合体。这种音的第一部分是塞音成分,后一部分是擦音成分,二者结合得很紧。也就是塞音成分的出阻跟擦音成分的成阻同时发生,听起来好像一个简单的音,所以称其为塞擦音。如汉语中的“出[chu]”的[ch]、鸡[ji]”的[j],英语中“chair(椅子)”的[ch]、“jeep(吉普)”的[j]都是塞擦音。有的语音书把塞擦音算作复辅音,本文和多数的语音书一样仍将其视为单辅音。(五)边音边音是舌头的某部跟齿龈或硬颚接触,在口腔的中部或一边形成堵塞,气流从口腔的两旁或一旁通过而发出来的音。如汉语中的“拉[la]”的[l]、路[lu]”的[l],英语中“like(喜欢)”的[l]、“live(活着)”的[l]都是边音。(六)颤音颤音就是发音时双唇、舌尖或小舌颤抖(或颤动)而发出来的音。彝语双唇音和舌尖中音与“”元音相拼时,双唇颤动(在讲述每个辅音的发音要领时会详细说明)。(七)半元音半元音时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发高元音时,如果舌位再抬高一些,带点摩擦成分就成了半元音。但它比擦音的摩擦要轻一些,所以有人叫它“无擦通音”。常见的半元音又“j、w、v”等几个。二、辅音按发音部位分类(一)双唇音双唇音指由上唇和下唇接触,使语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发音时,双唇闭合,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双唇打开,气流脱口而出,或气流从鼻腔泄出,爆发成声。如汉语中的“巴[ba]”的
,“坡[po]”的[p]。(二)唇齿音唇齿音指利用上齿与下唇相接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发音时,上齿与下唇相接,软腭上升,让气流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如汉语中的“福[fu]”的[f]。(三)舌尖音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接近门齿、齿龈、硬颚而发出的辅音。舌尖音包括舌尖前音(又称齿音)、舌尖中音(又称齿龈音)和舌尖后音(又称卷舌音)。舌尖前音指利用舌尖抵住上门齿背这样的阻碍来发音,上门齿背比起上齿龈来,位置靠前(靠近双唇),因此相比于利用舌尖抵住上齿龈的舌尖中音,这类音就叫舌尖前音。如汉语的“子[zi]”的[z]。在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尖微离上齿背,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舌尖中音指由舌尖和上齿龈对发音气流构成阻碍而形成的发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气流从鼻腔泄出,或从舌头与两颊的空隙间泄出,或舌尖离开上齿龈,气流迸出。汉语的舌尖中音有4个,[d]、[t]、[n]和[l]。如在发[d]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尖离开上齿龈,气流迸发而出,爆发成声。声带振动。舌尖后音,指舌尖向上翘起和硬颚前部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发音时,舌尖是抬起来向硬腭前端靠近,而不是向后卷起,而且发音部位的接触面越小越好。汉语中的声母[zh]、[ch]、[sh]、[r]都是舌尖后音。如在发[zh]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尖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声带不振动。(四)舌根音舌根音指利用舌根隆起抵住软腭(或硬腭与软腭中间)发出的辅音。汉语有[g]、[k]、[h]和[ng]等4个舌根音。如在发[g]时,软腭上升,舌根隆起抵住软腭,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根下降,脱离软腭,气流迸发而出,爆发成声。声带不振动。(五)喉音喉音指发音时喉部过于紧张发出的声音,发喉音时声带收缩,两侧声带紧密闭拢,喉部肌肉紧张,即从咽腔到声带这一段声腔在发出声音。喉音可分为喉塞音和喉擦音。喉塞音指一种由声门(声带位于喉部,有左右两侧,声带间的区域即为声门。)关闭引起的气流瞬时中断而造成的塞音,即通过阻碍空气在声腔流动来发音。喉擦音指发音时气流送出口腔,在通过声门时,声带靠近,气流从中挤出发出轻微摩擦。英语中“her(她)”的[h]就是喉擦音。(六)舌面音舌面音指舌面抬起,抵住硬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碍而形成的辅音。依据硬腭位置的不同,分为舌面前音,舌面中音和舌面后音。舌面前音指利用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这样的阻碍发出的辅音。汉语中的[j]、[q]、[x]等皆为舌面前音。例如,在发[j]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气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闭而积蓄起来,然后舌面前部微离硬腭,形成一个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泄出,摩擦成声。舌面中音指以舌面顶住硬腭(位于口腔上中部)而发出的辅音,在我国的客家话中存在。舌面后音即为舌根音。其他也还有一些发音,如软腭音、小舌音、咽音、会厌音等,因为彝语发音不会涉及,暂不介绍。三、其他一些重要的发音概念在彝语发音中,还需要辨别口音与鼻音、浊音和清音、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等三组概念。鼻音:鼻音即上述的鼻音。发音时,口腔中的气流通路被阻塞,软腭下垂,气流通过鼻腔而发出的辅音。口音:除鼻音以外的各种辅音,发音时软腭都要向上抬起,挡住鼻腔通路,气流从口腔通过,所以称之为口音。按发音时声带振动与否,可以把辅音分成清音、浊音两大类。清音:亦称无声辅音。发这种音时声带不振动,不带乐音成分。汉语拼音的辅音中除“r”、“l”、“m”和“n”外,都是清音。浊音:亦称有声辅音。发这种音时声带振动,带有乐音成分。如:英语中“good(好)”、“bee(蜜蜂)”两词中的[g]、[d]、都是浊音。彝语浊音多而完整。按发音时送气和不送气可以把辅音分成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送气音:亦称吐气音。发音时气流特别强烈的现象称之为送气音。如汉语中的“坡[po]”、“特[te]”的[p]、[t]都是送气音。不送气音:亦称不吐气音。发音时气流比较弱。如汉语中的“波[bo]”、“得[de]”的、[d]都是不送气音。每一个辅音都包括上述几方面的特点,说明辅音的性质是也必须从这些方面去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