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帝王们对于长生不老有着极为强烈的追求。这种观念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出现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这样渴求长寿的语句。
在古人看来,长生就是永远与天地同在,寿与天地齐。这种思想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重复出现,显示出古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一、古代帝王极力追求长生不老在许多帝王的行为中也有所反映。譬如秦始皇晚年极度痴迷长生不老,派徐福出海寻找传说中的仙药与仙人。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甚至派人在海域生活三年,希望他们可以寻得长生不老的秘密。
可惜徐福一行虽然归来,却没有找到长生的方法。这使得秦始皇极为失望,他不得不承认长生仙药可能只是传说罢了。
晚年的秦始皇还三番五次前往长生泉寻仙,希望亲自找到长生的秘密。但终其一生,秦始皇也没能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此外,汉武帝在位时也十分崇尚仙道,他在位期间数次祭祀昊天上帝,还派人前往登仙台采仙草。
汉武帝晚年更是愈发迷信,他在宫中设立雷台,在台上念咒驱赶妖魔,希望可以得到上天的眷顾。汉武帝对长生不老的痴迷严重影响了他晚年的政务,这一时期汉朝政局动荡,皇权旁落。
可见,古代帝王对于长生不老有着异乎寻常的执念。他们想方设法想要证道成仙,希望死后可以升仙遨游,继续享受仙福。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当时的价值观念之中,成为许多君主执政的动力。
二、九窍塞防止死后精气外泄既然无法在生前长生不老,古代帝王就希望死后可以依靠一些方法来实现成仙和尸身不朽。其中,在帝王驾崩后使用玉器塞住九个孔窍的做法尤为普遍。这些玉器被统称为“九窍塞”。
根据考古发现,九窍塞分别塞住了死者的眼、鼻、口、耳、肛、尿道等九个部位。这套玉器使用了大量的天然美玉制作而成,非常考究的工艺,被视为上好的丧葬玉器。
其中,塞入眼、耳、口、鼻孔的玉器多为环形,而肛、尿道的则为塞形。这些玉器严丝合缝地堵住了死者身体的所有孔隙。
九窍塞存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死者体内的“精气”外泄。根据古人的说法,人死后必须保持体内精气的完整,才能成仙或是尸身不朽。
如果从眼、耳、口、鼻等部位漏了精气,想要实现长生就变得困难。漢朝時,太史令傅毅在其著作中寫到:“人存乎精氣,死乃精氣泄也。”說明了古人認為人的生命依靠精氣維持,一旦死亡精氣就會流失。所以,用玉器严密塞住九窍,可以将精气封存。
在古人看来,玉本身就具有聚气的效果。《本草纲目》中说玉屑“可解终日喘息烦闷”,意思是佩戴玉可以使人精神饱满。另有“人养玉一生,玉养人一生”的说法,玉被认为能延年益寿。所以,用美玉制作的九窍塞,可以帮助死者保有完整的精气,进而实现长生。
三、金缕玉衣防止精气从毛孔泄漏为了进一步保存尸身,防止精气外泄,古代帝王还会被陪葬以精美的金缕玉衣。这种玉衣表面镶嵌着大量玉片,玉片之间用金线相连,既美观又实用。
根据文献记载,在汉朝皇帝下葬时,其身着的正是这种奢华绝伦的金缕玉衣。整件衣服表面密密匝匝镶满了玉片,数量巨大,工艺高超。
考古学家也曾在一些帝王陵墓中发现这种玉衣的实物。据说,汉武帝下葬时所穿玉衣,就使用了余块玉料,经过了宫廷工匠数年的耐心雕琢。玉衣保存完好,显示出极高的制作水准。
金缕玉衣之所以成为帝王的陪葬衣着,也是基于玉的保真作用。这件玉衣可以紧紧覆盖肉体,与皮肤严丝合缝,防止任何精气从毛孔散发出去。
历史学家推测,玉衣像第二层皮肤一样完全包裹住身体,使尸身与外界完全隔绝,进一步锁住了精气。同时,大量镶嵌的玉片,可以发挥聚气保真的作用,帮助尸身长久不朽。
所以,金缕玉衣与九窍塞一样,都是帝王用来防止精气泄露,争取实现长生的一种手段。这代表了古人极强的迷信倾向和非理性思维。
四、玉握代表死者的身份和财富此外,古代帝王死后手中也经常握有以玉制成的饰物。这被称为“玉握”,意在死者临终时不会两手空空。
最初,远古时人死时会在手里握着兽牙等物品。到了商周时期,则变成了握着贝币。这代表了死者生前的财富和地位。后来在汉代,玉握在帝王墓葬中流行起来,被视为地位的象征。
汉代玉握多为玉猪之类,体现了帝王的财富。据说,汉武帝下葬时,其右手握着的就是一只玉猪,这只玉猪经过了工匠五年的精心雕琢,栩栩如生。
玉握的存在,同样反映了古人“死后不空手”的观念。他们认为不能两手空空死去,必须握有一样东西象征身份和财富。按照古人的观点,死者手持玉握,可以让死神明白该死者的尊贵身份,给予优厚的待遇。这种玉握风俗一直延续了很长历史时期。
五、九窍塞等代表古人迷信思想综上所述,古代帝王使用九窍塞等玉器陪葬,存在极强的迷信成分。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堵住体内精气,进而实现长生和尸身不朽。这种做法源于当时普遍的仙道思想和成仙观念,是古人非科学的产物。
一直到现代,这些迷信思想还对老百姓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堪舆风水就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迷信。新中国建立后,国人逐渐走上了理性和科学的道路。
但是想要完全根除迷信仍非一朝一夕之功。年,中国科学院就曾开展过批判迷信活动,号召人民辨别科学与非科学,摒弃一切迷信思想。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科学的道路。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科学合理的精华,并且清除那些迷信邪说。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九窍塞等古代帝王陪葬玉器,是中国古代迷信观念的产物。它揭示了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的文化转型过程。
当今社会,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华,又要清除其中的糟粕。唯有如此,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华文化进步发展。
具体来说,我们要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因素。譬如中医学就有很多科学合理的地方,同时兼具中华智慧。
我们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科学内涵,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智慧。与此同时,也要直面传统文化中的迷信成分,用科学精神批判地对待它,使其逐步被历史淘汰。
结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使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既要传承优秀传统,又要赋予其新的内涵。只有这样,这些优秀传统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要以史为鉴,光照今朝,使中华文化之精华在新时代重新绽放光芒。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