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鼻孔息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养生保健知识专栏聚餐不用公筷有多可怕
TUhjnbcbe - 2020/11/8 6:33:00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好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随着新冠疫情的常态化

不少专家都在在疾呼

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

分餐制,简单说就是

大家的筷子尽量不要混一起

不用公筷,到底有多不卫生呢?

最近,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11位专家,就为此专门去餐厅做了一个实验!

用不用公筷,到底差在哪里?

实验小组就近选择了一家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分别是:

●凉拌*瓜●

●盐水虾●

●干锅茶树菇●

●炒芦笋●

●咸菜八爪鱼●

●香辣牛蛙●

他们把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另外,还特意点了一道菜,作为空白对照。

吃前,疾控工作人员带上无菌手套,用酒精灯对镊子进行消*,采集了饭菜样本,这一采集就是40分钟。

接着,就是“烧脑”的吃饭环节!夹取同一道菜必须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交替进行,每次吃还要心里“计算”着,为了保证筷子碰到菜的次数是一致的。

饭后,疾控工作人员又进行了一次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

然后,就是等待48小时的菌落培养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

对比“公筷”和“非公筷”两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总数,“非公筷”那一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组!而且,有的甚至差出10多倍,比如干锅茶树菇这道菜。

疾控中心提醒:

用公筷会明显减少菜品中的细菌污染,不使用公筷的情况下,一方面大家可能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递到菜品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尤其是冷菜),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细菌滋长的机会。

而病菌的传播,也就意味着疾病的传播。

一双筷子隐藏了多少疾病风险?

当然,有人会有疑问,我这活了几十年就没用过公筷,不也没啥问题么。

有时候,等有问题时候就晚了,或者说,有些问题,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01

传播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临床上大多数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或许没有临床症状,或许有临床症状也没引起重视。

它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也与胃癌发生相关。

随着筷子筷子夹来夹去,它就可以传播到人的胃里。也因此会出现“一人检查出幽门,结果全家都有”、“办公室常聚餐,6人有5人感染”的情况。

年《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期刊上刊发的一项关于“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涉及了19个省市自治区的3万多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总检测率为54.76%。也就是说超过一半中国人胃里有幽门螺旋杆菌。

当一桌人用各自吮吸过的筷子在菜盘里翻来戳去之时,或许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病菌的传播。

02

引发呼吸道传染病传播

最近的新冠肺炎,全国多地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而感染的病例。

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陈金*在2月24日广州日报《疫情防控未可放松,多人共餐建议使用公筷》一文中介绍,虽然近距离飞沫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也无法排除病*通过口水-餐具-食物-餐具传播的可能性。

新冠肺炎也许一生就经历一次,但对于每年都会袭来流感来说,亦是如此,也可能存在口水-餐具-食物-餐具的可能性。

03

甲肝、戊肝、带状疱疹等

不少传染病都可能在就餐中悄悄传播。甲肝、戊肝可以经口传播,一般有4周传染期(发病前2周和发病后2周),一同就餐确实有传染的可能性。

经历这次疫情,希望能改变我们的一些观念和习惯。至少在公筷的使用上,不再是一个口号。

使用公筷或分餐,并不意味着失去了情谊和不符合传统文化。大家还是一桌吃饭,一起分享美食,只不过多了一道盛饭的工序而已。

来源:健康时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生保健知识专栏聚餐不用公筷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