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鼻孔息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感冒后耳朵发堵当心分泌性中耳炎
TUhjnbcbe - 2021/1/8 2:12:00
治癜风好方法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653.html
你是否也曾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冒后,经常觉得耳朵堵,没有往常听得清了,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由感冒引发耳部疾病: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临床上,中耳炎分为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本病冬、春季多见。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聋(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液。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8周,若8周未愈即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结构,咽鼓管直径仅为成人的1/2,鼓室口与咽口呈水平位置,再加上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此,他们要比成人更容易患上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耳鸣一般不重,多为“噼啪”声或“轰轰”声)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指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比平时响亮)。耳痛症状较轻,甚至没有耳痛。(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感染及免疫反应亦被认为是本病的重要病因。“分泌性中耳炎”≠耳朵里向外“流脓流水”。一、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咽鼓管?咽鼓管通俗一点讲,就如同一个“通道”一样,是沟通鼻子与耳朵之间重要的解剖结构,它的一端进入中耳鼓室,另一端则进入鼻子后部的鼻咽部。咽鼓管具有调节中耳气压、保持与外界气压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及防止逆行感染等作用。当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或其他原因导致咽鼓管不通畅(注1)时,中耳腔内的空气就会被人体逐渐吸收掉,形成负压,鼓膜会向中耳腔内凹陷,这时就会感觉耳朵发闷。负压导致鼓室黏膜充血、肿胀,液体漏出,形成鼓室积液,从而引发了“分泌性中耳炎”。注1:造成咽鼓管不通畅(堵塞)的最常见原因:1.上呼吸道感染:鼻子发生炎症时分泌物增多,鼻黏膜、鼻咽黏膜、咽鼓管水肿。再加上有时鼻腔内压力增加,比如不恰当的擤鼻动作,可使鼻腔内的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2.肿瘤:如鼻咽癌早期,可能鼻腔没有任何不适,但肿瘤压迫了咽鼓管咽口,造成咽鼓管堵塞,反而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3.腺样体肥大:肥大的腺样体可以压迫咽鼓管咽口,造成咽鼓管堵塞。4.长期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造成黏膜水肿,同时可引起下鼻甲肥大,或息肉突入鼻咽部压迫咽鼓管。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肿瘤等)。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素滴鼻液和含有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交替滴鼻,每天3-4次。(使用滴鼻剂可以使鼻腔分泌物减少、充血减轻,进而减轻咽鼓管肿胀和阻塞,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治愈分泌性中耳炎。)注意:一般情况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不用滴耳剂。因为发病部位在鼓膜内侧,而鼓膜是完整的,任何滴耳液都会被鼓膜挡在外面,起不到消炎作用!除非是化脓性中耳炎(下次再聊),耳朵出现流脓等症状时,才需要滴耳剂。咽鼓管吹张。慢性期可以采用捏鼻鼓气法。

清除鼻涕后,肺部尽量吸足气,然后用手指捏紧鼻孔同时做呼气动作,促使气体自鼻腔进入鼻咽部达耳咽管,以达到通气目的。可反复多次.但在上呼吸道感染、脓鼻涕增多时忌用。每次鼓气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及鼓膜。

如上述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中医称分泌性中耳炎为耳胀、耳闷,传统中医对本病认识较为笼统,多从邪气滞留、气血淤阻认知下手治疗。苓桂术甘汤为桂枝类利水剂,适用于水饮证,而分泌性中耳炎形成鼓室积液,亦属于水饮,故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中得到验证,见显著疗效(26例患者,治愈13例,好转9例,无效4例),尤其对中耳积液较多需反复抽取者更为有效。

药物组成: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加减:

液体量多质清稀:可加泽泻、猪苓。

耳闷胀甚者:加石菖蒲、僵蚕、路路通。

积液量少较粘稠:加浙贝母、全瓜篓。

量少不能抽出:加桃仁、红花。

1.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2.关于鼻塞,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故应避免瓜果冷饮,四季喝温热水,饮食宜温热。3.肉蛋奶坚果奶油等易生痰湿,痰阻清窍则导致鼻塞,故亦应避免过多摄入。4.学会正确擤鼻涕。擤鼻涕时一个鼻孔一个鼻孔的擤,不可用力过猛,防止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逆行入中耳。5.尽量避免宝宝躺着喝奶或哭泣,因为婴幼儿的耳咽管短而直,所以当宝宝躺着喝奶时,不仅容易发生溢奶或吐奶,奶水容易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建议平时喂奶时,须稍微抬高宝宝的头部。申明:本文旨在交流疾病治疗方法,文中所列药品,患者如需使用,请务必咨询医师,本人不承担任何私自用药导致的不良后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1/8 2:12:00
治癜风好方法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653.html
你是否也曾出现这样的情况:感冒后,经常觉得耳朵堵,没有往常听得清了,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由感冒引发耳部疾病: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临床上,中耳炎分为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本病冬、春季多见。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聋(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液。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程延续8周,若8周未愈即称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的原因之一。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结构,咽鼓管直径仅为成人的1/2,鼓室口与咽口呈水平位置,再加上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此,他们要比成人更容易患上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闭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耳鸣一般不重,多为“噼啪”声或“轰轰”声)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指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比平时响亮)。耳痛症状较轻,甚至没有耳痛。(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感染及免疫反应亦被认为是本病的重要病因。“分泌性中耳炎”≠耳朵里向外“流脓流水”。一、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咽鼓管?咽鼓管通俗一点讲,就如同一个“通道”一样,是沟通鼻子与耳朵之间重要的解剖结构,它的一端进入中耳鼓室,另一端则进入鼻子后部的鼻咽部。咽鼓管具有调节中耳气压、保持与外界气压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及防止逆行感染等作用。当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或其他原因导致咽鼓管不通畅(注1)时,中耳腔内的空气就会被人体逐渐吸收掉,形成负压,鼓膜会向中耳腔内凹陷,这时就会感觉耳朵发闷。负压导致鼓室黏膜充血、肿胀,液体漏出,形成鼓室积液,从而引发了“分泌性中耳炎”。注1:造成咽鼓管不通畅(堵塞)的最常见原因:1.上呼吸道感染:鼻子发生炎症时分泌物增多,鼻黏膜、鼻咽黏膜、咽鼓管水肿。再加上有时鼻腔内压力增加,比如不恰当的擤鼻动作,可使鼻腔内的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2.肿瘤:如鼻咽癌早期,可能鼻腔没有任何不适,但肿瘤压迫了咽鼓管咽口,造成咽鼓管堵塞,反而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3.腺样体肥大:肥大的腺样体可以压迫咽鼓管咽口,造成咽鼓管堵塞。4.长期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造成黏膜水肿,同时可引起下鼻甲肥大,或息肉突入鼻咽部压迫咽鼓管。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肿瘤等)。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素滴鼻液和含有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交替滴鼻,每天3-4次。(使用滴鼻剂可以使鼻腔分泌物减少、充血减轻,进而减轻咽鼓管肿胀和阻塞,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治愈分泌性中耳炎。)注意:一般情况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不用滴耳剂。因为发病部位在鼓膜内侧,而鼓膜是完整的,任何滴耳液都会被鼓膜挡在外面,起不到消炎作用!除非是化脓性中耳炎(下次再聊),耳朵出现流脓等症状时,才需要滴耳剂。咽鼓管吹张。慢性期可以采用捏鼻鼓气法。

清除鼻涕后,肺部尽量吸足气,然后用手指捏紧鼻孔同时做呼气动作,促使气体自鼻腔进入鼻咽部达耳咽管,以达到通气目的。可反复多次.但在上呼吸道感染、脓鼻涕增多时忌用。每次鼓气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伤及鼓膜。

如上述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中医称分泌性中耳炎为耳胀、耳闷,传统中医对本病认识较为笼统,多从邪气滞留、气血淤阻认知下手治疗。苓桂术甘汤为桂枝类利水剂,适用于水饮证,而分泌性中耳炎形成鼓室积液,亦属于水饮,故采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中得到验证,见显著疗效(26例患者,治愈13例,好转9例,无效4例),尤其对中耳积液较多需反复抽取者更为有效。

药物组成: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加减:

液体量多质清稀:可加泽泻、猪苓。

耳闷胀甚者:加石菖蒲、僵蚕、路路通。

积液量少较粘稠:加浙贝母、全瓜篓。

量少不能抽出:加桃仁、红花。

1.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2.关于鼻塞,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故应避免瓜果冷饮,四季喝温热水,饮食宜温热。3.肉蛋奶坚果奶油等易生痰湿,痰阻清窍则导致鼻塞,故亦应避免过多摄入。4.学会正确擤鼻涕。擤鼻涕时一个鼻孔一个鼻孔的擤,不可用力过猛,防止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逆行入中耳。5.尽量避免宝宝躺着喝奶或哭泣,因为婴幼儿的耳咽管短而直,所以当宝宝躺着喝奶时,不仅容易发生溢奶或吐奶,奶水容易从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建议平时喂奶时,须稍微抬高宝宝的头部。申明:本文旨在交流疾病治疗方法,文中所列药品,患者如需使用,请务必咨询医师,本人不承担任何私自用药导致的不良后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冒后耳朵发堵当心分泌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