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英语单词和课文我都记不住,语文里的文言文和诗词也记不住。我这脑袋太笨了,什么都记不住,您救救我吧!”学生在积累本上向我求救。
唉,三十年前,我也有过类似的痛苦。
身边的学霸,课本知识用眼扫一遍,即能铭记于心,剩下的时间疯狂刷题。自己还在吭哧吭哧地记忆课本中的内容,努力弄懂某些公式定理到底是怎么回事时,别人已经把相关题目做了一百道,早已练得神出*没出神入化了。
当天的数学作业,别人十分钟就解决了,自己花了一个小时还没搞定!
痛苦哇。长此以往,还让人怎么活呀?上中学时,俺就是在这样的苦水中泡大的。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记忆力确实太重要了。小学、初中阶段,考试内容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靠记忆,高中阶段,考试内容中要求理解运用更多了。但理解运用却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如果基本的公式定理都没有记住,还谈何理解运用?所以,记忆力的好坏简直决定了一个学生的生死。
怎么解决呢?
换个脑袋吧?把爱因斯坦的脑袋换过来?不说现在这个技术还不成熟,就是成熟了我也交不起那么多手术费呀。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想其它的办法吧。
穷根究底,广泛搜罗,挖空心思,深刻反思,我找到了以下几个小故事。
1
爱因斯坦担任高级研究所主任以后更忙了,很少在办公室。
一天,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秘书不耐烦地拿起了话筒。
“请问,我可以跟主任说话吗?”耳机里传来温和而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有听出是谁,按老习惯回答说:“主任不在。”
“那么,你能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吗?我是说他新搬的家。”
秘书委婉地回答:“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工作太忙,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别人,我就是爱因斯坦。我正在回家,可我忘了自己住在哪里,请给我查一下我的地址。”
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边走边思考问题,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迷了路,问路时又不知自己的地址,没有办法,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地址了。
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那么差,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全集中在科学上了。
看来,爱因斯坦的头不用换了,换了你连自己家在哪里都不知道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就记得快,记得牢。就像王菲在《传奇》唱过的:“在人群里见里一眼,再也不能忘记。”
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使天天在眼前晃,你也是司空见惯,视而不见。有些同学,一起读书三年,毕业不到半年,即已面目模糊,名字忘掉,就是这样。
所以,问问自己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吧。
什么?没有兴趣。那得去找啊,去培养啊。
2
怎么找?怎么培养呢?
且让我们先看看兴趣是怎么产生的吧?
容我先想想自己学习经历。
我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哪里来的呢?对了,应该是上小学一二年级暑假时去外婆家,没什么好玩的。恰好那里有一堆书,里面有许多儿童读物,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故事会》等,于是我拿起书开始读书起来,结果越读越上瘾,暑假要结束了,还不想回家上学。
后来到姨婆家玩,我姨妈很喜欢读书,在她房里有许多小本的《辽宁青年》,应该是她订的。虽然是青年读物,但我读得津津有味,直到现在还特别怀念其中汪国真先生的《哲思短语》。我上高中后还一度模仿那种短小精练的文体写文章,可惜自己思想达不到那种高度,所以硬挤了两三篇,就再也挤不出来了。
后来上了高中,我还经常购买大小《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
好了,语文的兴趣找到了,就是从课外阅读上来的。从开端到发展,都是因为课外阅读的推动。至于语文课堂,教会了基本字词、简单的赏析方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虽然是文科生,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对初中的《植物》、《动物》、《生理卫生》这些理科的科目还是很感兴趣的。特别是初三时的《生理卫生》,学得既轻松效果又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根本不需要预习,就能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全部记住。课后也不比其他同学做更多作业。而考试这一科时,每次都接近满分。
我自己都感到神奇。经常自我感叹,要是其它科目都是这样该多好!
为什么动植物感兴趣呢?因为我来自农村,喜欢钓鱼捉虾养狗养猫,这个好解释。为什么对《生理卫生》感兴趣呢?因为初三时期,正好身体已经开始青春期发育,心中有很多关于人体奥密的疑问,生活中又没有谁来帮我解答,所以非常期待每一节生理课。
因为经常接触,所以感觉亲切,起码从心理上不排斥。
因为心中有疑,所以兴趣浓厚,努力去探究前因后果。
因为心中向往,所以主动学习,努力模仿提高不觉累。
3
兴趣来源于接触、疑问和向往。有了兴趣,记忆效率倍增。
不用刻意去记,却能过耳不忘。不用刻意去背,却能过目不忘。
怎样培养兴趣呢?多接触学习内容,保持好奇心,多问为什么,多想想自己将来干什么,你现在学习的内容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影响到你。就像某人说过的,你吃过的苦,遇过的人,读过的书,做过的题,走过的路,构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你能这么想时,兴趣就来了。
啊,仍然没有?我对英语一直没有什么兴趣,太不喜欢英语了。那请听某人的演讲:
“我从美国请来两名老师,专门教我的学生学说外语。
我有一个留美班,他们一定是要留美的。但是他们所学的教材第一页上都印着我的话:
中国人学英文是我们的国耻行为,学英文是中国最可悲的行为,但我们不能不学,因为别人超过了我们,敌人的枪炮、科学压过了我们。今天我们必须学习他们的科学,然后才能打倒他们!超过他们!我们要以夷制夷!非把英文学好不可,所以要咬牙切齿学英文!
我们学英文目的并不是为了去美国洗盘子刷马桶,去伺侯外国人,去做丢尽祖宗八辈人的事!”所以,我的学生英文学得都非常好。
……大家先要想想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你们要反思一下。
有些人也许会说,为自己找个饭碗而读书!这是多么卑鄙和渺小,多么无聊和可怜!你绝对不应该单是为找个饭碗而活着!找个饭碗吃饭太简单了!拿个刀子,找个人随便捅一下,绝对一辈子有了饭吃,而且还有人伺侯,还有人为你做饭,睡觉时还有人为你站岗,你的东西一样少不了!那不就解决吃饭了吗?
你为什么不干呢?因为我告诉了你,要学好生存的技能,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那里不是创造人类价值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知道读书绝对不是为了自己,读书是为了国家而求学问,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们读书、做事要确定一个方向: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很多人为兴趣而读书,岂有此理!读书有什么兴趣?真正目标不应是兴趣,而是责任,在责任当中找到兴趣,但不能用兴趣代替责任。”
在责任中找兴趣,而不是用兴趣代替责任。当你觉得兴趣不够时,想想你身上的责任,想想你的人生价值!想想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先生的演讲!
伟大的精力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强大的记忆力也是为了伟大的目的产生的。
对了,其实俞敏洪同学对英语本来也没多深的感情,因为她老婆逼着他要学好英语准备出国,如果不学英语就一脚把他从床上踹下去。为了保住老婆,俞敏洪一不小心背了几万英语单词,创办了新东方学校!
4
行行行,虽然我还没有老婆,但我很想学好英语,我对祖国有深厚而浓烈的感情。我像艾青一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伟大的目标、浓厚的兴趣,就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就能拳打清华脚踢北大,能成为班上女生羡慕的学霸哥哥吗?
差不多了,有了以上三点,你已经成功一大半了。剩下的三点你能做好,你就功德圆满了。
我这个人,祖传鼻炎。老爸说他十岁多一点,鼻息肉长得堵住了鼻孔,去做手术,割掉了这么大一坨,才终于疏通鼻孔呼吸顺畅活出了人生的春天。
什么不好遗传,这毛病也要遗传给我。反正上初中时,我就发现自己有鼻炎了。那时候同桌有鼻炎,经常用纸巾塞在鼻孔里。我问是怎么回事,他说这就是鼻炎啊。你不要经常抠鼻子,我看你那个样子,也是鼻炎。我老爸是医生,他说这鼻炎很不好治的。有遗传性。
原来是这样啊。我说我这鼻子怎么总喜欢堵呢?堵了怎么办?就擤呗,就挖呗,就抠呗。不文雅,不卫生,但身在农村初中,也管不了那么多。后来上了高中,情况继续。
其实自己本来也没把它当多大回事。后来班上医院去做了穿刺手术,我问有这么严重吗?还要做手术呀。他说是的,鼻窦炎穿刺手术,还有一点风险呢。不过我还是要做,因为鼻窦炎严重的话,会引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倦鼻塞,头昏头痛等症状。因为是高一,他说的症状似乎并没有,所以仍然没放在心上。
到了高三,体育锻炼减少,学习压力增大,身体素质下降得厉害。湖北冬天寒冷干燥,早晨洗脸时经常流鼻血。于是高一同学告诉我的关于鼻炎的危害在心中无限放大起来。我感到我的记忆力似乎严重下降了。
于是,我要求医院去看病。医生说暂时不用手术,先吃药观察一段时间再说,于是给我进行了鼻部清洗,又吊了几瓶药水,开了一大包中药带回家吃。
感觉好了两三个星期,后来又逐渐恢复原样。但因为距离远,来去不方便,而且临近高考,也没有多少时间去折腾,对医生也不抱多少信心,所以后来也懒得再去了。
说了这么多,一个意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保证营养,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蛋*、瘦肉、海鲜、豆制品等,搭配些蔬菜、水果。坚持每天锻炼,一个小时达不到,起码也得半个小时,不能偷懒。
谁都知道感冒时头晕脑胀,昏昏欲睡,还哪里记得进去什么东西?
5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读过书人一看这话,都知道是是唱圆周率(3.)的。
不知是谁这么绝,居然用那些毫无节奏感的数字,编成这样一个故事:山顶上有一个寺庙,庙里有个花和尚喜欢喝酒。他拿着一壶酒一饮而光,高兴得很,却把我害苦了……
有了这个故事做基础,大家一下子就把圆周率记到了小数点后二十位。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如果将无意义的内容进行加工,发挥想象,使之有意义,或者故事化,那么记忆的效果就要好得多。人的大脑对有关联的内容比无关联的内容记得要快得多。
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例子。
李渊见糖留一把——李渊在年建立唐朝。
鹰日夜咬我,没得法——八国联*中的八国:鹰(英国)日(日本)夜(意大利)咬(奥匈帝国)我(俄国),没(美国)得(德国)法(法国)。
哈罗李白——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梦游山水,炒硬螺丝——四大名著及其作者:梦(红楼梦)游(西游记)山(三国演义)水(水浒传),炒(曹雪芹)硬(吴承恩)螺(罗贯中)丝(施耐庵)
当然还有金庸对自己主要作品的概括:“飞雪连天射*,笑书神侠倚碧鸳。”
以上方法,叫做谐音记忆法也好,联想记忆法也好,或者歌诀记忆法也好,名字无所谓,核心意思是要对记忆内容进行加工,使之变得有意义,更利于记忆。
当然,关于记忆的方法还有理解记忆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能提高记忆效率)、归类记忆法(把许多同类的事物归为一类,归类过程其实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具有记忆的功能)、协同记忆法(在记忆某种东西时,边读、边写、边听,让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其中来,增强记忆效果)、分解记忆法(把长的材料,如一篇课文,分解成几个小块,逐块记忆)、缩放记忆法(把较长的记忆内容简缩成几个词或几个字,背诵时再放大还原)、图像记忆法(把记忆内容画成图形,如现在很流行的思维导图)等。
总之,用点小技巧,记忆效率高。
6
我国杰出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从小酷爱读书,记忆力超常,看书常常过目不忘。
有一天,茅以升看着爷爷用毛笔抄写古文《东都赋》,待爷爷抄写完,茅以升便能流畅地背诵了,爷爷很吃惊。
他这能力是如何具备的呢?不是天生如此,而是他勤奋锻炼的结果。
怎么锻炼呢?每天早晨到河边看书、背书。背的什么内容呢?古诗、古文,后来背诵圆周率。在他八十高寿时,他还能奇迹般地背出这位数字。
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记忆力是天生的,孩子记忆力差是因为天资愚钝,记忆力好那是天赋异秉。而实际上,记忆力作为一种能力,虽然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通过锻炼是可以得到增强的。
据科学研究,一个人的记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并不断地增强,而后,又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逐渐减退。
从记忆的发育过程来看,幼儿的记忆是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刚刚萌发。记忆再认能力的保持时间,乳儿期只能保持几天;从3岁开始,再认能力逐日增强,已能再认相隔几十天或数个月的事了。所以,人们较难回忆3岁以前的事,而3岁以后的事情才开始以深浅不同的印象被保存下来。
可是,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又逐渐减退。有人对多名正常人作了记忆测试后发现,30岁以后记忆力便开始下降,40-45岁下降速度减慢,50岁以后记忆力急剧下降,70岁左右老年痴呆,走出家门走不回家。
这与人的体力发展是相似的,许多运动员30岁左右也就是其运动生涯的终结之时。中国刘翔,年7月出生,年8月,伦敦奥运会男子米栏预赛中,因伤结束奥运比赛,年4月,正式宣布退役。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年8月出生,年8月正式退役。
我们就应该趁自己年轻,好好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多记点知识。
看看运动员及其它曲艺工作人员的训练方式,可以给记忆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记一些东西,长年累月不间断,不因为学校放假就不记东西。
根据干扰法则,把记忆内容安排在早晨和晚上睡觉前,因为早晨在大脑还没有存入信息时,睡觉后不再存入信息,减少信息干扰。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断复习,抵抗遗忘。
总之,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稍稍成绩落后一点就怀疑自己的智力,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夸大其词,说什么:“我这脑袋太笨了,什么都记不住”。想一想,你读小学时,脑子不是挺灵光的吗?怎么上了初中、高中,跑得比前快了,跳得比以前远了,怎么记忆力会减退呢?
身体好好的,没病没灾,你要相信你和大多数人一样,记忆力是没问题的。之所以不如学霸们厉害,是因为你的理想不够明确,成功欲望不够强烈,兴趣不够浓厚,方法不够科学,时间抓得不够紧,努力程度还不够,绝不是因为你的脑袋比别人笨!
企图把自己的原因,推到老爹老妈给你的基因头上去,那完全是为自己找逃避的借口!
不找借口!再结合以上六个方面,好好反思一个自己做得不到的地方,相信年青力壮生龙活虎的你一定能找到增强自己记忆力的方法!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祝你早日成功!
山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