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就是活法儿
喘以气息而言,哮以声音为定。
呼吸急促,张口抬肩,摇身撷肚的,称之为喘;
呼吸急促,喉间有声,称之为哮,声鸣所致也。
因而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明朝的张景岳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
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实喘者气长有余,虚喘者气短而不续。
实喘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
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甚者,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
简而言之,喘发生在肺为实,发生在肾为虚。出气不爽病在肺,入气有声病在肾。
实喘:喘非风寒乘肺,就是痰火胀肺。
前者风寒乘肺治疗以小青龙汤和射干麻*汤加减;
后者痰火胀肺治疗以麻杏石甘汤加减。
虚喘: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气长吸气短,病在肾;吸气长呼气短,并在肺。
虚喘的病人,呼吸自是与常人有异,无论坐卧起居,运动操行,都是张嘴呼吸之态,而这也是万病之根源。造人的时候,怕一个孔不够用,给了二孔,而嘴就一个。为的是让人多用鼻子呼吸,少用嘴来说事。
现代西医解剖上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膈肌的特点是肌腱在中央的隆起部位,如果没有闭嘴的呼吸作用,只有肋间肌参与呼吸运动,膈肌长期浅降除了胸腔常处于打不开的状态,腹腔也会相应失去濡润。
中医的话说肺和大肠相表里,没有上面的胸腔正常,也就不会有下面的腹腔正常。无知的人们只是参与无谓的争论,不去相参取长补短地来用,瞎争论优劣的哪有一方是明事理的。中西医之争可谓休矣。
阳虚之喘多以附桂八味丸加减;
阴虚之喘多以麦味地*丸加减。
阴虚阳虚实证虚证,没有截然的区分开来标准,也就造成了哮喘病难治。贵在灵变活用,故而没有一定之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慎终若始几无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