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鼻孔息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CC的工作日记网友分享ldquo
TUhjnbcbe - 2022/3/14 20:28:00

By

碧水白露

写在前面

我有一个20来人的妈妈群,在上面除了聊娃的学习,还聊其他各种。

前天,聊到一位妈妈认识的一个人得癌症要花多少医药费的事,我接了句:

“这个时候百万医疗险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群里有位妈妈是资深的保险代理人,她开玩笑说:

“鱼蛋妈妈是我的托。”

我马上说:

“我才不是你的托,你又没付我工资,我只是就事论事(大家笑)。”

不得不说,还是有挺多人没有保险意识的,聊了这件事后,马上有两位妈妈下单给家里人买了广州的惠民保。

我家老公的保险意识比较早,早在年他就给自己买了第一份终身的重疾险(现在来看,额度太低)。我在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也对保险有了客观理性的认知,所以我们一家三口的商业险配置的比较齐全。

01

我做事的原则是: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在买保险这事上一样遵循这个原则。

我家买保险的目的是要专款专用,其他任何用途这个钱都是取不出来的。比如养老年金就是给我和老公补充养老用的,健康险就是生病的时候支付医疗费的。

下面具体来聊聊我家买各种保险的理由和原因。

头条上有个“养老年金值不值得买的”讨论话题,好多人都说买年金险不划算,利率这么低还不如自己拿这个钱去理财,买国债、银行定存都比年金险的收益高,更不用说股票、基金的收益了。

这个说法咋一看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如果考虑的长远一点,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首先,利率是一直在下行的,几十年后国债和银行定存还有没有利息是件未知的事情。

其次,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人的各种能力是会下降的,我现在就不敢保证我在70、80多岁的时候还能炒股、投资基金。

媒体上老人被骗钱的新闻并不少见,远的不说,我家老公公的所有存款就是被某家理财公司骗的一干二净,具体多少我也记不得了,好在他们有退休工资而且工龄较长。

再次,中国失能老人的比例并不少。我认识的得老年痴呆的就有三个,一个是我的小奶奶(老爸的婶婶,已去世),另外两个都是现在70多岁的人:一个是老公的亲戚,一个是同事的妈。

我们一家三口健康险有下面这些:最基础的医保,都有意外险、百万医疗险、终身重疾。

虽然我们家有现金存款(目前手上+万的国债,可以随时支取)、也有在出租的房产,但我和老公互相说好,如果我们谁得了病,保险的钱花完的话(广州这边职工医保范围内的报销比例挺高的,我们的百万医疗险终身额度是万,每年的报销额度是万、大病是万)还治不好那就没必要治了。不动用现金存款,不卖房治病,也就是不因为生病而降低目前的生活质量。

其实我们家买健康险的主要是以防万一,希望一辈子都用不上。终身重疾没用上的话,交进去的保费最后会全部返给受益人,如果幸运一辈子用不上保险的话,那花掉的钱也就是意外和百万医疗险的钱。

我买商业健康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考虑到生病的时候能不用操心医疗费和更有尊严,真生病时,花自己的存款和花保险的钱,心态完全是不一样的(有人说网上的各种筹相当于乞讨,为什么有些经济条件不差的人还要发动筹款呢,最大的原因应该是不舍得花自己的钱治病)。

比如某个病需要花万的医疗费,但是治愈成功的可能性是50%,保险额度够的家属肯定是会让医生全力去医治;而花自己存款的,就算手上有这么多存款肯定会担心人财两空,会不会让医生全力去治就是未知的了,所以保险很多时候是可以救命的。

举两个真实的例子。

已经退休的前同事,前几年做肠息肉手术,手术结束后需要用到一种夹子,国产的单价是元、用6个(医保可以报),进口的单价元、用4个(医保不能报),同事为了省钱(其实他家也并不是用不起进口的),选了国产的,结果术后两天还是三天后大出血,马上进行抢救最后还是用了进口的夹子(现阶段,不得不承认有些进口的东西就是比国产的效果要好),本来7天可以出院的最后15天才能出院。

另一个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我在年底因为吃错东西,做了个抢救型的手术。医生和老公在术前谈话的时候说:术中我们有可能会用到效果更好的进口药,能不能用?老公说只要是对病情好的就用。老公说这句话的底气来源于我们有较充足的商业保险(那个时候百万医疗险已经可以报销了),所以我那次手术过程中很顺利,术后恢复的很好。

现在还有种情况,有些老人自己手上的钱自己并没有随便使用的权力。

人性是经不起金钱的考验的,无论是现实还是网上,都有看过、听过孩子把老人的钱当自己的钱的例子,甚至有儿媳连老人的退休工资怎么花都要限制,因为老人花的少留给儿子的就多了。我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给自己买好保险,医疗费都由保险支付,就不会有人拦着不让我看病。

02

我国保险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某一部分报销销售人员(代理人或经纪人)的水平或是私心等各种原因,导致不少人反感保险,例如:鼓励客户不如实告知健康情况,带病投保,以致出现理赔纠纷或理赔不了。关于理赔,其实只要遵循双方最大诚信原则,如实告知身体健康情况、资料提供齐的话,我用亲身经历来证明理赔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7年到现在我一共理赔了五次。

医疗险理赔过三次:两次腹腔镜手术(住院),一次鼻息肉手术(门诊),完整资料递交给代理人后,好像是一两个月报销就到账了(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两次腹腔镜各花了1万+,鼻息肉手术花了0多,每次手术报销完后自费部分是0+元。

意外险理赔了两次,一次卡鱼刺(连挂号费花了80多元),一次走路不小心扭到了、大腿外侧的一条筋一直疼,担心伤到腰椎,医院拍了X光和核磁共振(结果没有任何问题)共花了+。因为金额少,直接在线上理赔的,提交完资料后,马上审核,当时还是第二天报销就到账了。

其实,越是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越是需要保险。我的建议是经济再难,居民医保/农保(广州居民医保成人是多,学生是多)一定要买、意外险和百万医疗险最好也买。

身体条件允许的话,买百万医疗险,身体条件原因买不了百万医疗险的,买惠民保。因为百万医疗险在免赔额后报销范围的用药不限,而惠民保的报销范围用药种类有限。公婆由于年纪和身体原因,老公给他们买了惠民保。

C.C

最后说点题外话,一个家庭买保险也是进行资产配置,而资产配置是最个性化的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保险,只有合适的保险。未雨绸缪很重要,能不用金钱去考验亲情和友情不是更好么?OK,今天我们就聊到这,

1
查看完整版本: CC的工作日记网友分享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