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口呼吸”这个词就逐渐成为爱美人士眼中的禁忌,不管是某书还是某音,到处都有人科普口呼吸对颜值的危害,以及预防口呼吸要从小抓起。
也正是在这份颜值焦虑的促使下,很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张口睡觉的习惯,便会捣鼓各种法子让娃“闭嘴”。某宝上搜搜“口呼吸贴”,基本都是大几千的销量。
但这个网红小玩意儿,可真不是咱普通娃随随便便就能用的!
要知道,造成宝宝口呼吸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本身患有上呼吸道疾病(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鼻窦炎、鼻炎等),因为鼻腔、呼吸道阻塞,才转而张嘴呼吸。
而口呼吸贴原则上就是医用胶带,使用时要贴在唇边,通过外力手段强行让嘴闭合,纠正睡觉时张口呼吸的习惯。
如果孩子鼻腔通畅、腺样体正常,那使用它对于养成鼻呼吸习惯确实有一定帮助。
但对有上呼吸道疾病的孩子来说,能通气已经不容易了,你再给人“封口”,反倒会造成孩子缺氧、憋气不通,甚至有窒息危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而且有些家长一看孩子张嘴睡觉,就认为是口呼吸,这其实是很不严谨的判断,今天糖妈就来跟你们掰扯掰扯:
有些孩子虽然张着嘴睡觉,但还是在用鼻子呼吸,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睡姿不正确导致的暂时性张嘴,变换一下姿势就改回来了,不能直接认定为口呼吸,顶多算是有张嘴习惯。
而真正的口呼吸,往往都跟以下几种情况有关:
1.鼻腔疾病
长期患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导致鼻粘膜充血,进而引发呼吸不畅。
2.扁桃体/腺样体肥大
肿大的扁桃体、腺样体会堵塞孩子的气道,使得鼻气管压力增加,被迫用嘴巴呼吸。
3.肥胖因素
如果宝宝体重过胖,气管、舌头周围的脂肪也会导致气道变窄,引起口呼吸问题。
如果家长不确定宝宝到底是不是口呼吸,可以等孩子熟睡的时候,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判断孩子是否为口呼吸的方法,通常有这三个:
1.闭唇测试法
轻轻合上宝宝的嘴巴,持续1-2分钟,看宝宝有没有因为呼吸不畅而挣扎。
注:此方法可能需要二次哄睡,睡渣宝宝慎用。
2.纸条测试法
将卫生纸撕成细长条,等孩子熟睡后,分别放在他的嘴巴附近,看纸条是否有起伏。
3.雾镜测试法
取一面小镜子,放在宝宝的嘴巴前方,看镜子上有没有出现雾气。
如果上面三个方法得到的结果均为“有”,且孩子有长期张嘴睡觉的习惯,便可初步判断宝宝睡觉是在用口呼吸,建议家长需要尽早干预,必要时可带娃就医检查,排除疾病的可能。
若排除疾病因素,确认宝宝仅是因为不良习惯引发张口呼吸,就要针对宝宝的张嘴习惯进行矫正。首先判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看两种情况:
1.龅牙导致的张嘴
门牙突出会导致嘴巴无法闭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张嘴习惯,这种情况需要去牙科做专业的牙齿矫正,矫正完毕后,孩子自然就能把嘴闭上了。
2.嘴唇肌肉力量薄弱导致的张嘴
有些孩子由于嘴巴没有形成正确的发力习惯,导致嘴唇周围的口轮匝肌力量薄弱,当嘴唇处于放松状态时,嘴巴就会呈现微微张开的形态。
而要解决张嘴问题,首先需要帮孩子及时戒掉奶嘴、吮吸手指等不良习惯,再进行针对性的肌肉训练,具体用这两种办法:
A:教孩子鼓气
让宝宝像吹气球一样鼓起嘴巴,并让嘴里的气体像漱口一样上下、左右移动。
这个方法随时随地都能进行,通常得要求孩子坚持鼓气的时间,可以从几秒、半分钟开始,逐渐过渡到一分钟、3分钟不漏气。
B:嘴唇抿木棒
划重点!只用嘴唇抿住,而不是用牙齿抵住嘴唇去抿,这一点家长要注意观察。
木棒可以是筷子、尺子,或者平时吃完的冰棍棒子等,让孩子用上下唇抿住即可。练习过程中家长可以轻轻抽一抽木棒,如果能轻易松动就说明孩子的嘴唇力量还不到位,要继续练习。
有规律地进行这些针对性训练,让嘴部肌肉适应鼻呼吸的发力状态,就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张嘴习惯啦~
另外,有些孩子做了扁桃体、腺样体手术后,依然会出现张口呼吸的情况,这也是一种习惯性张嘴,上面的方法同样适用。
最后再提醒一遍!口呼吸贴仅适用于习惯性(单纯性)张嘴呼吸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能随意给孩子使用!发现孩子有张口呼吸的习惯时,先排查疾病原因,再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矫正,才是科学正确的处理方式哦~
作者/糖罐小妈插图/糖妈表情/糖妈Sugartchi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